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四年制 本科 专业代码120703)
1. 培养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质量管理在产业升级、企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众生活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本专业紧扣国家质量强国战略对质量管理人才需求,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和智能决策等学科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学研融汇等育人模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掌握数字经济时代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胜任政产学研等各类组织中质量监督、质量科研、质量管理实践和质量工程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2. 专业特色
特色一: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的深度融合
以“信息+”、“智能+”现代质量管理专业知识为不同行业应用赋能,通过构建专业核心课程、实践类课程、信息特色课程及国际化课程等四大课程群,结合宏观质量管理方法与微观质量工程技术,形成政产学研高度融合、双螺旋式上升的协同育人生态系统。
特色二:面向实践、直通就业
配有企业管理实验室、多功能仿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众多高级实训平台,由资深专业导师引领,将情境式课堂教学与校外知名企业访学相融合;强调“学以致用”,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各类实践训练与学科竞赛,打通就业门槛,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亟需的“即召即用”型质量管理人才。
特色三:紧追学术前沿、培养国际化人才
汇集来自顶尖高校机构且常年活跃在学术研究最前沿领域的资深教师专家团队,通过境外专家访学授课、境内外学生交流互访等众多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际最新科研进展,拓宽国际视野,为其深造打造坚实基础。
3. 主干课程
本专业课程体系极具延展性。包含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数据信息类课程、实践操作类课程及国际双语课程,如图1所示。
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运营管理(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统计学(校级优质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宏观质量管理、国家质量基础概论(NQI)、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服务质量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改进与六西格玛、可靠性工程、名企进课堂等。
数据信息类课程:TRIZ与知识管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质量大数据分析与挖掘、Python程序设计、数据质量管理、质量大数据开发等。
实践操作类课程:客户体验及质量分析、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设计、质量管理综合实训、跨专业综合实训(校级优质课)等。
图1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概览
4. 毕业前景
根据《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动态调整AI分析报告(2023)》,2018年01月至2022年12月招聘本专业的职位数量在全国及京津冀地区职位数量占比均呈现连续上升趋势,2023年至2027年的需求比例为通过算法拟合得出的预测值,如图2所示。
图2 招聘本专业的职位数量在全国职位数量占比趋势
就业去向: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政策研究部门从事质量标准制定和监管;在质量咨询机构、认证机构,从事质量咨询、认证审核工作;在国内外大中型工商企业、外资企业、跨国公司、三资企业等从事质量管理、质量主管、质量工程师等工作。
继续深造:本专业约20%左右毕业生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部分学生去往同济大学、东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与管理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