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术科研- 研究方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硕士(MEM)教育项目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在长达8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

MEM项目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管理学院”)办学,学院是信息特色的管工融合、学科交叉型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 53人。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工程管理”、“工业工程与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北京市知识管理研究基地、绿色发展与大数据决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文物局文物智能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研究机构。

培养目标

立足工程全生命周期各利益主体的管理需求,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解决工程管理问题,凸显“管工融合、信息特色”的办学优势。

培养方向

方向1:大数据工程与智能决策

深度融合工程管理理论、方法与人工智能技术,掌握工程管理领域的数据洞察和组织、大数据开发等技能。

方向2: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面向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实施、运维等阶段,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工程管理决策。

方向3:工程数智化管理

面向信息化工程、互联网基础设施及新产品、新项目等新基建,用数智技术开展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

方向4:工程项目智能审计

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工程领域的智能审计,构建工程领域智能审计大数据应用场景。

培养特色

管工融合+信息特色

人工智能与工程管理融合,互联网+工程管理模式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创新解决能力。

卓越师资+前沿课程

北京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领衔,工程管理理论与名企实践融合,知名IT工程管理指导。

全球视野+国际合作

与欧美等多所高校合作,高水平师资学术交流,众多国际合作项目。

特色课程

大数据工程与智能决策

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工程数智化管理

工程项目智能审计

大数据智能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

工程信息化

大数据审计

大数据运维

信息系统管理

大数据质量管理

数据资产与数据流通

数据安全与风险

信息化项目管理

智能决策技术

成本管理数字化

AIGC技术和应用

信息系统成本管理

人工智能前沿

智能决策技术

(以上为部分特色课程,最终课程以培养方案为准)

报考条件

1、获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有3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或本科结业学历后,有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3、或获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以上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期均为录取当年入学之日。

招生信息

招生项目: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

专业代码:125601

基本修业年限:2年

学费标准:每年4万元,两年共8万元

学习方式:小营校区、沙河校区,周末(除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面授。

学历学位

学生在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满学分,学位论文合格,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双证)。

导师团队

师资在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程数智化管理、工程项目智能审计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拥有北京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人才青年拔尖团队、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学术创新团队。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学者以及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市级人才称号共30余人。导师团队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基础研究课题以及重要企事业单位的重大委托科研任务。

校内导师代表

张健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科研任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研究领域: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工程数智化管理

联系方式:zhangjian@bistu.edu.cn

王兴芬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理事,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信息系统协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 15 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70 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4 项。

研究领域: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联系方式:xfwang@bistu.edu.cn

张莉

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财务处长,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属高校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教育审计学会信息化分会副主任,北京市教育会计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市科委财务专家,审计署计算机中、高级培训讲师。荣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基本功竞赛二等奖2项,北京市优秀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3部,获2项发明专利、30多项软件著作权。

研究领域:大数据与智能系统工程、工程项目智能审计

联系方式:yeszhl@163.com

易军凯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近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平安中国及前沿科技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信息安全重大专项等10多项课题,获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科技奖项3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主持研发的网络数据安全智能监测平台在多家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研究领域:数智化工程管理、人工智能安全

联系方式:yeszhl@163.com

范军芳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北京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仿真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担任中国宇航学会高级会员,《航空兵器》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全驱系统理论与应用专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数智化工程管理

联系方式:wyhffjf@bistu.edu.cn

刘秀磊

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数据科学与情报分析实验室主任,北京电子情报所特聘顾问,中铁科研院特聘顾问,竞争情报协会会员,CCF协会会员,IEEE协会会员。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多项,负责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自然科学基金、欧盟FP7等科研项目。

研究领域:大数据工程、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联系方式:liuxiulei@bistu.edu.cn

陈进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优秀青年人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师资补充与支持计划。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等科研项目6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参与制定国标3项,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

研究领域: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数智化工程管理

联系方式:j.chen@bistu.edu.cn

张长鲁

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属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获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

研究领域:智能决策与大数据应用、信息系统工程管理

联系方式:20151935@bistu.edu.cn

企业导师代表

刘会福

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技术官。聚焦ICT领域技术创新、研发管理,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字孪生、企业数字转型领域研究与实践,关注技术创新推进企业、行业高质量发展。主管软通动力创新与研发管理线、集团创新与技术研究院集团战略市场部。

刘雷明

中国通信建设集团数智科创公司副总经理、中通建设股份碳净零检测认证公司总经理。工信部装备司智能船舶专家组成员,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计算机协会会员。主持和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工信部科研专项项目多项,发表和获得系列论文、专利及软著。

李飞

中京华(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主持多项百亿工程项目审计,参与出版6部专著,工程及专著成果分获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朱伟

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跨领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项目管理与团队领导,在保险、互联网金融、电子政务、智慧文旅、国防军工等领域成功研发、实施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产品,对智慧赋能组织管理拥有深刻见解与丰富经验。

徐开祥

徐开祥,扬子江药业集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负责集团化质量管理工作。兼任泰州市生物医药检验检测联盟会长、江苏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秘书长。主持或参与了扬子江药业集团SAP、QMS、DMS、TMS、LIMS、ELN等信息化系统的引进和实施项目;主持或参与了近百次国、内外GMP认证项目;参与主编2部质量管理领域专著。

报名与录取方式

(一)网上报名

(1)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按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2)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10月,具体时间以研招网通知为准。

(3)报考专业:工程管理,专业代码125601。

(4)报考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代码:11232

(二)初试

初试时间为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时间,一般为每年12月,具体时间以考生准考证为准。

初试科目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代码199)、英语二(代码204)。

(三)复试

复试在我校进行。我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制定复试办法并确定复试名单。

复试时间具体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以官方通知为准,复试工作一般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

报考咨询

联系电话:010-80187647李老师

网址:http://mse.bistu.edu.cn

微信公众号:BISTU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官方招生备考咨询QQ群:323020866

(为联系方便,可群内申请进微信群)